门诊时间 (无假日医院) 8:30-18:00

这里是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网站

网站首页 天使品牌 天使医生 天使动态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来院路线
当前位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小儿发育行为科 > 自闭症 >

广州自闭症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办?

  自闭症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如频繁哭闹、突然发脾气、焦虑不安),往往让家长感到疲惫又无助。这些情绪波动并非“任性”,而是他们对感官刺激、沟通障碍、环境变化等压力的“本能反应”——由于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有限,加上对规律的强烈需求,他们很容易因“失控感”陷入情绪漩涡。改善情绪不稳定,需要从“理解触发点”入手,结合日常训练和环境调整,帮助孩子逐步建立情绪调节能力。以下是具体方法:
 
  一、先找“根源”:情绪不稳定常与这4类因素相关
 
  自闭症孩子的情绪波动很少是“无厘头”的,背后往往有明确的触发原因,家长可先通过观察排查:
 
  1. 感官刺激过载
 
  自闭症孩子对感官输入(声音、光线、触感等)更敏感:
 
  - 突然的噪音(如汽车喇叭、吹风机)可能引发烦躁;
 
  - 衣服标签的摩擦、食物的特殊口感可能导致抗拒;
 
  - 强光、闪烁的灯光可能让孩子坐立不安。
 
  2. 沟通“错位”
 
  当需求无法表达或被理解时,情绪容易爆发:
 
  - 想喝水却不会说,只能通过哭闹传递;
 
  - 家长说的指令太复杂(如“先收玩具再洗手吃饭”),孩子听不懂,感到挫败;
 
  - 被误解(如被指责“故意捣乱”,但其实是想帮忙)。
 
  3. 环境与规则变化
 
  对“规律”的执着让他们难以接受变化:
 
  - 日常流程被打乱(如今天先上学再吃早饭,平时相反);
 
  - 熟悉的物品被移动(如玩具换了位置)、照顾者变动(如奶奶换成阿姨);
 
  - 社交场景中的不确定(如突然加入新同伴、游戏规则改变)。
 
  4. 身体与心理状态
 
  疲劳、饥饿、身体不适(如感冒)或焦虑积累,也会让情绪“阈值降低”:
 
  - 睡眠不足时,一点小事就可能哭闹;
 
  - 长时间做不喜欢的事(如被迫社交),情绪会逐渐积压直至爆发。
 
  二、日常“维稳”:5个方法减少情绪波动频率
 
  情绪不稳定的改善,关键在“预防”——通过日常调整,减少触发因素,帮孩子建立“情绪安全感”:
 
  1. 打造“可预测”的环境,降低未知焦虑
 
  - 用“视觉时间表”固定日常流程:把“起床、吃饭、上学、游戏”等活动,用图片或图标按顺序贴在墙上,让孩子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例如:早晨醒来,指给孩子看“牙刷图片→牛奶图片→书包图片”,提前预告流程,减少慌乱。
 
  - 提前“预告”变化:若要出门、换衣服或有客人来,提前5-10分钟提醒(如“再过5分钟,我们要去公园,先看完这集动画片”),给孩子“心理准备时间”。
 
  2. 简化沟通,让孩子“能懂”“能说”
 
  - 说话“短而具体”:不用复杂指令(如不说“你怎么又把玩具扔地上,快点捡起来放好”),而说“捡玩具,放盒子里”,配合手势(指着玩具和盒子)。
 
  - 帮孩子“表达需求”:对语言弱的孩子,准备“需求卡片”(画着“喝水”“上厕所”“要抱抱”),让他指认;对有语言的孩子,教简单句式(如“我要××”“我不舒服”)。
 
  - 耐心“解码”情绪:孩子哭闹时,先猜原因(“是不是想玩积木?”),猜对后说“哦,宝宝想玩积木,说‘玩积木’就好”,让他知道“情绪可以被理解”。
 
  3. 调节感官刺激,减少“不适感”
 
  - 排查并规避“感官雷区”:记录孩子对哪些刺激敏感(如怕吵、怕痒),提前应对——噪音多时戴软耳塞,穿无标签的纯棉衣服,食物切成孩子能接受的口感。
 
  - 提供“感官安抚工具”:准备孩子喜欢的物品(如毛绒玩具、减压球),感到烦躁时让他触摸、挤压,通过“可控的感官输入”平静下来。
 
  4. 教孩子“识别情绪”,给情绪“贴标签”
 
  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在生气”,更不会表达。日常可通过这些方法引导:
 
  - 用“情绪卡片”或绘本:指着“生气的脸”说“这是生气,生气时会跺脚、想哭”;指着“难过的脸”说“这是难过,难过时会掉眼泪”。
 
  - 实时“命名情绪”:孩子摔玩具时说“宝宝现在很生气,因为玩具掉了”;平静时说“现在宝宝很开心,因为在玩积木”,帮他把“感受”和“名称”对应起来。
 
  5. 预留“释放时间”,允许“小情绪”存在
 
  每天留10-20分钟,让孩子做喜欢的事(如排列玩具、看旋转的风扇),这是他们“自我调节”的方式。当孩子出现轻微烦躁(如皱眉、哼哼)时,不急于制止,而是观察:若不影响他人,允许他“自己平复”;若有升级迹象,再用转移注意力(如“看,小鸟飞过去了”)引导。
 
  三、情绪“升温”时:3步快速降温,避免爆发
 
  当孩子出现情绪升温(如呼吸变快、跺脚、大声嚷嚷),还未到崩溃状态时,及时介入能避免升级:
 
  1. “暂停”当前场景,给“冷静空间”
 
  带孩子到安静的角落(如他的房间、沙发),让他远离触发源(如吵闹的人群、复杂的任务)。可以说“我们先坐一会儿,等平静了再玩”,语气要平稳,不指责。
 
  2. 用“规律动作”转移注意力
 
  自闭症孩子对“重复、规律”的动作更易接受,可引导:
 
  - 一起深呼吸:“吸气(数1-2),呼气(数1-2)”,边说边示范,用节奏帮他平静;
 
  - 玩“简单重复游戏”:如拍手(“1、2,拍”)、跺脚(“左、右,踏”),用身体动作释放情绪。
 
  3. 用“他的兴趣”当“灭火器”
 
  若孩子喜欢汽车,可拿玩具车说“车车累了,要休息,我们陪它坐一会儿”;若喜欢数字,可说“我们数到10,就去拿饼干”。用熟悉的兴趣点,帮他从“情绪漩涡”中抽离。
 
  四、长期干预:提升“情绪韧性”,让孩子更“扛造”
 
  情绪不稳定的改善是个长期过程,需要通过持续训练,帮孩子建立“应对压力”的能力:
 
  1. 玩“情绪游戏”,模拟压力场景
 
  - 角色扮演:用玩偶演示“玩具被抢时,说‘请还给我’”“被打扰时,说‘等一下’”,让孩子模仿;
 
  - “小挫折”训练:故意把他的积木搭歪一点,说“哎呀,歪了,怎么办?”引导他说“重新搭”,而非哭闹。
 
  2. 强化“正向行为”,忽略“小情绪”
 
  当孩子用恰当方式表达情绪(如说“我生气了”),立即表扬(“宝宝会说生气了,真棒”),并满足合理需求;当他用轻微哭闹表达(非打滚、自伤),不立即回应,等他平静后再沟通,避免“哭闹=被关注”的强化。
 
  3. 家长“稳住”,做孩子的“情绪锚点”
 
  家长的焦虑、急躁会“传染”给孩子。当孩子情绪波动时,家长先深呼吸,告诉自己“他不是故意的,是能力不足”。可以和家人轮流“接手”:一人感到疲惫时,另一人接替安抚,避免情绪失控。
 
  自闭症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本质是“能力与环境需求不匹配”的结果。家长不必追求“孩子永远不生气”,而是通过理解、引导和训练,让他从“只能用哭闹表达”到“能用简单方式说出来”,从“一点变化就崩溃”到“能接受小调整”。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但每一点进步,都会让孩子更适应生活,也让家庭更轻松。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专业支持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针对自闭症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专家团队会通过行为评估,找到孩子情绪波动的具体触发因素(如感官敏感、沟通障碍),制定“感官调节训练”“情绪识别课程”等方案;同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建立规律环境、简化沟通、引导情绪表达,形成“医院-家庭”协同干预。
 
  作为医保定点单位,医院注重“医教结合”,帮助孩子逐步提升情绪稳定性,减少波动频率,让他们更平稳地融入日常生活。

天使医生

  • 30余年儿科临床经验,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擅长矮小症、性早熟、脑瘫、癫痫、自闭症、发育迟缓等疾病治疗。

    了解详情
  •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发育行为主任医师,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诊治。

    了解详情

天使环境

  •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以"海洋世界"为主题,藉着小海豚的"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设计和构筑了一家"海洋世界"一样的儿童医院。

  • 候诊区

    候诊大厅的湛蓝色的天花吊顶灯,是蓝天和白云,是静谧和安宁,简约温馨的设计,让人的心情顿时阳光起来。

  • 二楼走廊

    二楼走廊外的墙面,大片墙绘营造出的海洋世界陪伴孩子们候诊。甚至休息区的座椅都是五彩缤纷、充满童趣。

  • 住院病房

    采用鹅黄色作为主色调,减轻孩子的焦虑和压力,画作装饰环境,使患儿的住院康复治疗生活有了些奇幻意境。

医院简介来院路线
门诊时间
8:30-18:00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小儿发育行为

多动症

抽动症

语言发育迟缓

自闭症

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小儿内分泌

矮小症

肥胖症

性早熟

遗尿症

小儿神经问题

癫痫

脑瘫

脑发育不良

脑炎后遗症

共济失调

肌张力异常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A)广(2020)第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