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0%多动症儿童智力正常却成绩垫底?
在育儿过程中,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明明很聪明,智力测试也显示正常,但学习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甚至经常在班级中垫底。这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据统计,超过80%的多动症儿童都面临着学习困难和成绩不佳的问题,即使他们的智力完全正常。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
一、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成绩差的特点
1. 学习困难逐渐发生:一般来说,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在12年级基本上没有困难,成绩可以保持在中上水平,甚至名列前茅。然而,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到了3年级以后,他们的成绩会逐渐下降,涉及所有科目。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和抽象,对注意力的要求也更高,而多动症儿童往往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2. 学习成绩起伏不平: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困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家长、老师的关注程度密切相关。当老师和家长加强辅导、督促学习时,他们的成绩就会有所上升;反之,如果老师关注较少,父母因为工作忙无暇顾及,成绩就会迅速下滑。
3. 越简单的题目越容易错误: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行为鲁莽,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就匆忙作答,因此越是简单的题目越容易出错。例如,在考试中,他们可能在简算、口算、判断、选择、填空等基础题型上失分较多,而在复杂的应用题或解方程上反而可能表现较好。
二、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
1. 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多动症儿童很难将精力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容易错过重要的知识点。他们可能会被周围的小事吸引,如窗外的飞鸟、同学的小动作等,从而影响听课效果。在做作业时,他们也会表现出马虎拖拉的症状,不注重细节,对完成的任务一知半解。这种注意力不集中还体现在考试中,他们可能会慌忙完成答卷,不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就交卷,导致许多本可以避免的错误。
2. 好动贪玩:多动症儿童的好动贪玩特性使得他们难以静下心来专注于学习。他们可能会在课堂上频繁地做小动作,如摆弄文具、拉扯衣服等,甚至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无法保持安静。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还可能干扰到其他同学。此外,他们还倾向于选择简单、轻松的任务来完成,对于需要耐心和专注力的任务则缺乏兴趣和动力。
3. 冲动行为:多动症儿童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容易在课堂上做出不适当的行为,如打断老师讲课、与同学争吵等。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秩序,还会让他们错失学习的机会。在课后,他们也可能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中,进一步分散了学习的精力。
4. 部分患儿存在认知功能缺陷: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外,部分多动症儿童还存在认知功能缺陷。例如,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可能下降,在临摹图画时无法分清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或者存在视觉空间定向障碍,左右不分、写字颠倒等。这些认知问题会在写字、组词、造句等方面造成困难,尤其在几何题目中更为明显,他们可能分不清几何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难以解题。
总之,80%多动症儿童智力正常却成绩垫底的现象,主要归因于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贪玩、冲动行为以及部分患儿的认知功能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治疗,配合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成绩。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多动症的认识和接纳,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