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无假日医院) 8:30-18:00

这里是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网站

网站首页 天使品牌 天使医生 天使动态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来院路线
当前位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小儿发育行为科 > 自闭症 >

自闭症孩子社交训练阶梯式指南

  自闭症孩子的社交困难,核心不是“不想社交”,而是“不懂社交规则”——不知道如何发起互动、理解他人意图,或应对社交中的变化(如被拒绝、规则改变)。社交训练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从孩子的能力起点出发,像搭积木一样,先练“基础块”(如眼神对视、共同关注),再拼“进阶块”(如打招呼、分享),建“复杂结构”(如集体游戏、理解情绪)。以下是分阶段、可落地的训练方法:
 
  一、社交训练的3个核心原则:方向对了,才有效
 
  在开始训练前,家长需明确这些原则,避免走弯路:
 
  1. 从“孩子的兴趣”切入,让社交“有吸引力”
 
  自闭症孩子对不感兴趣的事很难投入,训练必须结合他们的痴迷点(如汽车、积木、动画片)。例如:孩子喜欢汽车,就用“推汽车”游戏练轮流,用“汽车卡片”练打招呼——让社交和“快乐”绑定,而非“任务”。
 
  2. 拆成“小步骤”,每一步都能“跳一跳够到”
 
  比如“打招呼”这个技能,不能直接要求“见人说‘你好’”,而是拆成:
 
  - 第一步:看到熟悉的人,能对视1秒;
 
  - 第二步:在家长提醒下,挥手;
 
  - 第三步:挥手+说“嗨”(哪怕发音不清晰)。
 
  每完成一步就表扬,再进入下一步,避免孩子因难度太高而退缩。
 
  3. 在“真实场景”中练,而非只在“训练桌”上教
 
  社交技能的核心是“能用”,比如练“分享”,不能只在客厅里练“把玩具给妈妈”,还要在公园、游乐场,练“把玩具给小朋友玩1分钟”——从熟悉场景到陌生场景,逐步泛化。
 
  二、分阶段训练:从“非语言互动”到“集体游戏”
 
  根据孩子的社交能力水平,可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聚焦1-2个核心目标:
 
  阶段1:基础互动(适合无主动社交、语言少的孩子)
 
  核心目标:建立“社交连接意识”——知道“互动能带来快乐”,愿意关注他人、回应简单互动。
 
  1. 练“共同关注”:让孩子“跟着你的目光看”
 
  这是社交的起点——只有关注同一事物,才可能有互动。
 
  - 方法:用孩子喜欢的物品(如会发光的球),举到自己眼前,说“看这里”,当孩子对视时,立刻把球给他玩10秒(奖励);
 
  - 进阶:带孩子看窗外的鸟,指着鸟说“看鸟”,若孩子跟随指向,就描述“鸟在飞呀”,强化“跟着别人指的方向看,能发现有趣的事”。
 
  2. 练“简单回应”:让孩子知道“互动有反馈”
 
  比如用“挠痒痒”游戏:家长轻轻挠孩子,说“痒不痒?”,若孩子笑或躲(回应),就停下说“宝宝躲了,真好玩”;若没反应,就轻拍他的手,再挠,直到有回应——让他明白“我的动作能让别人有反应”。
 
  3. 用“物体媒介”建立互动:减少直接社交压力
 
  孩子可能抗拒直接和人互动,但愿意通过物品互动:
 
  - 玩“传球”:家长推球给孩子,说“给你”,等孩子推回来(哪怕只是碰一下),就欢呼“接到啦”;
 
  - 用孩子的痴迷物:比如孩子喜欢排列积木,家长加入“放一块红色的”,若孩子接受,就说“我们一起排,真好看”。
 
  阶段2:简单社交技能(适合能回应、有少量语言的孩子)
 
  核心目标:掌握“实用社交动作”——会打招呼、提要求、简单分享,能应对1对1互动。
 
  1. 练“打招呼与告别”:从“模仿”到“主动”
 
  - 第一步:用玩偶演示“挥手说嗨”“挥手说再见”,让孩子模仿;
 
  - 第二步:遇到熟悉的人(如邻居),家长先挥手说“嗨”,拉着孩子的手帮他挥,成功后给小奖励;
 
  - 第三步:提醒孩子“看,阿姨来了”,等他主动挥手后,立即表扬“宝宝主动打招呼了,真棒”。
 
  2. 练“提要求与回应”:减少“被动”,增加“主动”
 
  社交不是“别人问什么答什么”,更要学会“主动表达需求”:
 
  - 当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时,教他说“借我玩一下”(或指玩具+说“玩”),对方同意后,家长辅助拿过来,说“你说了‘玩’,所以可以玩”;
 
  - 当别人问他“你叫什么”,教他说自己的名字(哪怕只说一个字),回应后夸“宝宝告诉阿姨名字了,厉害”。
 
  3. 练“轮流与等待”:理解“社交需要互相配合”
 
  这是集体游戏的基础,从2人简单游戏开始:
 
  - 玩“搭积木”:家长放一块,说“轮到宝宝了”,等孩子放一块,再说“轮到妈妈了”,每轮都强调“轮流”;
 
  - 玩“看动画片”:约定“宝宝看5分钟,妈妈看5分钟”,用计时器提醒,时间到了就交换,让他接受“不是只有我能决定”。
 
  阶段3:复杂社交场景(适合能1对1互动、有一定语言的孩子)
 
  核心目标:理解“社交规则与他人情绪”——能加入集体游戏、应对拒绝、看懂简单表情。
 
  1. 练“集体游戏”:从“旁观”到“参与”
 
  集体游戏对自闭症孩子难,因为规则多、变量多,可分步骤融入:
 
  - 先“旁观”:带孩子看其他小朋友玩简单游戏(如追跑),家长在旁边说“他们在跑,很开心”;
 
  - 再“辅助参与”:找1-2个友善的小朋友,家长说“我们一起玩‘老狼老狼几点了’,宝宝当小羊”,拉着孩子的手一起跑;
 
  - “独立参与”:游戏前帮孩子复习规则(如“听到‘开饭了’就跑”),玩中少提醒,结束后夸“宝宝刚才和大家一起跑了,真不错”。
 
  2. 练“理解他人情绪”:知道“别人的表情代表什么”
 
  自闭症孩子常看不懂“别人生气了”“别人不想玩了”,需针对性教:
 
  - 用“表情卡片”:指着“皱眉、叉腰”的图片说“这是生气了,可能因为我们抢玩具了”;指着“笑、拍手”的图片说“这是开心,因为我们一起玩”;
 
  - 看动画片时暂停:问孩子“这个小朋友哭了,为什么呀?”(如玩具被抢),引导他说出原因,帮他建立“行为→情绪”的连接。
 
  3. 练“应对拒绝与冲突”:减少社交挫败感
 
  社交中难免被拒绝,需教孩子“不崩溃的应对方式”:
 
  - 当孩子的请求被拒绝(如“不给你玩”),教他说“好吧,我玩别的”(或转身找自己的玩具),做到了就表扬“宝宝没哭,真棒”;
 
  - 若孩子和小朋友抢玩具,家长先分开他们,说“抢玩具会让别人生气,我们可以问‘等你玩完给我好吗’”,再引导他说这句话。
 
  三、训练中的3个实用技巧:让孩子更愿意投入
 
  1. 用“社交故事”提前“彩排”新场景
 
  比如第一次去幼儿园,可编简单故事:“到幼儿园,看到老师,挥挥手说‘老师好’;小朋友玩积木,宝宝可以说‘我能玩吗’;如果想妈妈了,告诉老师‘想妈妈’……” 用图片+简单文字,帮孩子预知流程,减少焦虑。
 
  2. “正向强化”比“纠正错误”更有效
 
  孩子哪怕有一点点进步(如平时不看人,今天对视了0.5秒),都要具体表扬:“宝宝刚才看了妈妈一眼,妈妈好开心!” 而不是盯着“没做到的”(如“你怎么不说‘你好’”)——批评会让他害怕社交。
 
  3. 接受“不完美”,聚焦“实用性”
 
  不必要求孩子“像普通孩子一样热情”,能做到“看到人会打招呼、想玩玩具会问、被拒绝不哭闹”,就已经是很棒的社交能力了。社交的目的是“让孩子能适应日常互动”,而非“表演社交”。
 
  四、家庭+学校+社区:创造“社交支持网”
 
  社交训练不止在“训练时间”,更在生活的每个场景:
 
  - 家庭:家人每天和孩子玩15分钟社交游戏(如轮流拼图、角色扮演),刻意“制造”互动机会(如“妈妈拿不到杯子,你能帮我吗?”);
 
  - 学校:和老师沟通,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担任简单角色(如发本子),减少社交压力;
 
  - 社区:带孩子去固定的游乐场、兴趣班,接触熟悉的同伴,重复的场景能让他更放松。
 
  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训练,是一场“慢功夫”——可能练一个“打招呼”就要1-2个月,也可能今天会了明天又忘。但只要坚持“从兴趣出发、小步进阶、真实场景练”,孩子会慢慢明白“社交能带来快乐”“我能做到”。家长要做的,就是做他的“社交翻译官”,帮他把复杂的社交规则变简单,把陌生的互动变熟悉,让他在自己的节奏里,慢慢靠近这个世界。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专业支持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针对自闭症孩子的社交障碍,提供“评估-个性化训练-场景泛化”的系统干预。专家团队会通过社交能力评估,明确孩子的短板(如共同关注差、不会应对冲突),制定针对性方案:用ABA行为分析疗法练基础互动,用社交故事法教规则理解,用集体游戏课练融入能力;同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设计社交游戏、泛化技能,形成“专业训练+家庭实践”的协同效果。
 
  作为医保定点单位,医院注重“医教结合”,帮助孩子逐步提升社交主动性和适应性,让他们在互动中更自信、更从容。

天使医生

  • 30余年儿科临床经验,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擅长矮小症、性早熟、脑瘫、癫痫、自闭症、发育迟缓等疾病治疗。

    了解详情
  •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发育行为主任医师,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诊治。

    了解详情

天使环境

  •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以"海洋世界"为主题,藉着小海豚的"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设计和构筑了一家"海洋世界"一样的儿童医院。

  • 候诊区

    候诊大厅的湛蓝色的天花吊顶灯,是蓝天和白云,是静谧和安宁,简约温馨的设计,让人的心情顿时阳光起来。

  • 二楼走廊

    二楼走廊外的墙面,大片墙绘营造出的海洋世界陪伴孩子们候诊。甚至休息区的座椅都是五彩缤纷、充满童趣。

  • 住院病房

    采用鹅黄色作为主色调,减轻孩子的焦虑和压力,画作装饰环境,使患儿的住院康复治疗生活有了些奇幻意境。

医院简介来院路线
门诊时间
8:30-18:00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小儿发育行为

多动症

抽动症

语言发育迟缓

自闭症

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小儿内分泌

矮小症

肥胖症

性早熟

遗尿症

小儿神经问题

癫痫

脑瘫

脑发育不良

脑炎后遗症

共济失调

肌张力异常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A)广(2020)第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