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无假日医院) 8:30-18:00

这里是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网站

网站首页 天使品牌 天使医生 天使动态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来院路线
当前位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小儿发育行为科 > 自闭症 >

自闭症孩子社交训练法:循序渐进培养社交能力

  社交互动是自闭症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他们往往在眼神交流、情感理解、语言沟通等方面存在困难。但社交能力并非天生固定,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结合家庭与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孩子能逐步学会基本的社交规则,建立简单的人际关系。以下是针对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训练方法,从基础到进阶,帮助孩子一步步融入社交场景。
 
  一、社交训练的基础:从 “感知互动” 开始
 
  自闭症孩子对社交信号的感知较为迟钝,训练需从基础的 “关注他人”“理解简单互动” 入手,为复杂社交打下基础:
 
  建立眼神接触意识: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如玩具、零食)引导眼神交流。例如,家长拿着孩子喜欢的绘本,轻声呼唤他的名字,将绘本慢慢移到自己眼前,当孩子抬头看绘本时,顺势与他对视 1-2 秒,再给予表扬(如 “你看妈妈了,真棒!”)。初期不必追求长时间对视,重点是让孩子意识到 “看对方” 是互动的一部分。
 
  回应简单社交信号:教孩子理解 “挥手再见”“点头同意”“摇头拒绝” 等基础动作。家长可边做动作边说 “再见时要挥手哦”,并在日常场景中反复练习(如家人出门时,引导孩子挥手)。当孩子模仿或做出动作时,及时用拥抱、鼓励等方式强化。
 
  感知他人情绪:通过表情卡片、动画片或真人示范,让孩子认识 “开心”“生气”“难过” 等基本情绪。例如,家长做出 “笑” 的表情,说 “妈妈现在很开心”;做出 “皱眉” 的表情,说 “妈妈有点难过”,再让孩子模仿或指出对应的表情图片,帮助他将表情与情绪关联。
 
  二、生活化场景训练:在日常中学习社交规则
 
  社交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真实场景的实践,家长可将训练融入家庭、社区等熟悉环境,让孩子在自然互动中学习:
 
  家庭互动:从 “被动参与” 到 “主动发起”
 
  利用餐桌上的互动、亲子游戏等场景,教孩子简单的沟通。比如吃饭时,家长说 “请把勺子递给妈妈”,引导孩子传递物品并说 “给你”;玩积木时,故意少拿一块,说 “妈妈没有红色积木了”,鼓励孩子主动分享。初期可辅助孩子说出短句,再逐步让他独立表达。
 
  社区场景:适应 “陌生但安全” 的社交
 
  带孩子去公园、超市等场所,进行低压力的社交尝试。例如,在公园看到其他孩子玩滑梯时,家长可引导孩子说 “我可以一起玩吗”;在超市购物时,让孩子尝试对收银员说 “谢谢”。若孩子不敢开口,家长可先示范,再鼓励孩子模仿,即使只是小声说或做动作,也及时给予肯定。
 
  应对 “冲突”:学习简单的解决方式
 
  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小矛盾(如玩具被抢),家长不要立即介入,而是引导他表达需求。例如,教孩子说 “这是我的玩具,我玩完给你”,或拉着家长的手寻求帮助。通过反复练习,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时可以用语言而非哭闹解决。
 
  三、游戏训练:在趣味中提升社交技能
 
  游戏是孩子学习社交的比较好方式,选择适合的游戏类型,能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理解 “轮流”“合作”“分享” 等规则:
 
  平行游戏:适应 “与他人共处”
 
  对于社交初期的孩子,先从 “各玩各的但在同一空间” 开始。例如,家长和孩子在同一张桌子上玩不同的玩具(孩子搭积木,家长拼图),偶尔说 “你搭的房子好高呀”,让孩子习惯身边有他人存在,逐步减少对陌生人的排斥。
 
  互动游戏:学习 “轮流与配合”
 
  选择需要两人配合的游戏,如 “传球”“搭高楼”“角色扮演”。玩传球时,家长说 “到你了”,把球滚给孩子,再等待孩子滚回来,强调 “一人一次”;玩 “过家家” 时,分配角色(孩子当 “小厨师”,家长当 “顾客”),教孩子说 “你想吃什么”“请慢用”,在角色中练习对话。
 
  集体游戏:适应 “多人规则”
 
  当孩子能适应双人互动后,可加入 3-4 人的小集体(如亲戚家的孩子、邻居玩伴),玩 “捉迷藏”“丢手绢” 等游戏。家长在旁引导孩子遵守规则(如 “轮到别人藏了,我们要闭上眼睛”),并提醒他关注他人的行动(如 “小明藏在树后面哦”),帮助孩子理解集体中的协作。
 
  四、训练中的关键原则:耐心与个体化
 
  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进步速度存在差异,训练中需避免急于求成,遵循以下原则:
 
  小步骤分解目标:将复杂的社交技能拆分成小目标。例如,“与同伴打招呼” 可拆分为 “看到同伴时抬头”→“说‘你好’”→“挥手”,每个小目标达成后再进行下一步,让孩子在成功中积累信心。
 
  正向强化为主:孩子即使只做出微小进步(如主动看了同伴一眼),也及时用他喜欢的方式奖励(如口头表扬、额外玩 10 分钟玩具),让他将 “社交行为” 与 “愉快体验” 关联。避免批评或强迫,否则可能引发抵触情绪。
 
  结合孩子兴趣: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物品作为社交切入点。例如,孩子喜欢汽车,可带他参加 “儿童汽车模型展”,鼓励他与同样喜欢汽车的孩子交流 “你喜欢哪个车”,借助共同兴趣降低社交压力。
 
  五、专业支持:让训练更具针对性
 
  若孩子在社交训练中遇到瓶颈(如完全拒绝与他人互动、无法理解简单规则),可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的儿童发育行为科会通过评估孩子的社交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对于社交基础较弱的孩子,采用 “应用行为分析(ABA)” 中的社交技能训练,通过分解任务、反复练习、强化奖励,帮助孩子掌握基础互动;
 
  对于有一定基础但难以理解情感的孩子,结合 “社交故事” 疗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社交场景(如 “去朋友家做客要怎么做”),让孩子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
 
  同时,医院会为家长提供指导,教他们如何在家中延续训练,例如设计家庭社交游戏、处理孩子的社交抵触情绪等,实现 “机构训练 + 家庭巩固” 的协同效果。
 
  写在
 
  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需要保持耐心,接纳孩子的节奏。从简单的眼神接触到复杂的集体互动,每一步进步都值得肯定。当训练遇到困难时,不必独自承受,可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等正规医疗机构,让专业指导与家庭努力相结合,帮助孩子逐步打开社交的大门,感受与人互动的温暖与乐趣。

天使医生

  • 30余年儿科临床经验,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擅长矮小症、性早熟、脑瘫、癫痫、自闭症、发育迟缓等疾病治疗。

    了解详情
  •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发育行为主任医师,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诊治。

    了解详情

天使环境

  •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以"海洋世界"为主题,藉着小海豚的"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设计和构筑了一家"海洋世界"一样的儿童医院。

  • 候诊区

    候诊大厅的湛蓝色的天花吊顶灯,是蓝天和白云,是静谧和安宁,简约温馨的设计,让人的心情顿时阳光起来。

  • 二楼走廊

    二楼走廊外的墙面,大片墙绘营造出的海洋世界陪伴孩子们候诊。甚至休息区的座椅都是五彩缤纷、充满童趣。

  • 住院病房

    采用鹅黄色作为主色调,减轻孩子的焦虑和压力,画作装饰环境,使患儿的住院康复治疗生活有了些奇幻意境。

医院简介来院路线
门诊时间
8:30-18:00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小儿发育行为

多动症

抽动症

语言发育迟缓

自闭症

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小儿内分泌

矮小症

肥胖症

性早熟

遗尿症

小儿神经问题

癫痫

脑瘫

脑发育不良

脑炎后遗症

共济失调

肌张力异常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A)广(2020)第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