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小孩初期有哪些表现?
自闭症是一种始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其初期表现往往较为隐蔽,容易被家长当作孩子 “性格内向” 或 “发育慢” 而忽视。然而,早期识别和干预对自闭症小孩的成长至关重要,能为他们后续的康复和适应打下良好基础。了解自闭症小孩初期的典型表现,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异常,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社交互动:难以建立情感连接
回避眼神接触
正常婴儿在 2-3 个月时,会逐渐开始与照顾者进行眼神交流,用目光传递情感。但自闭症小孩在初期就明显回避眼神接触,家长逗弄时,他们常常看向别处,比如盯着墙壁、玩具,或者漫无目的地扫视,很少与家长对视。即使偶尔有目光交汇,也显得短暂而空洞,缺乏情感交流的温度。
对亲人缺乏依恋
6 个月后的婴儿通常会对熟悉的亲人产生依恋,看到家长离开会哭闹,见到家长回来会表现出兴奋。而自闭症小孩对亲人的依恋感较弱,家长离开时他们可能毫无反应,回来时也不会主动靠近或表现出喜悦。他们对陌生人与亲人的态度差别不大,很难通过表情或行为区分亲近程度。
不会主动发起互动
1 岁左右的孩子会尝试用手指指向物品、发出声音等方式吸引他人注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但自闭症小孩很少主动发起社交互动,他们不会用手指指东西让家长看,也不会把玩具递给家长一起玩。当其他小朋友主动靠近时,他们可能会躲开、无视,或者表现得不知所措。
语言沟通:表达与理解存在障碍
语言发育滞后
语言发育滞后是自闭症小孩初期常见的表现。正常孩子 1 岁左右会说 “爸爸”“妈妈” 等简单词汇,1.5 岁能说少量短语,2 岁左右能表达简单需求。而自闭症小孩可能到 1.5 岁还不会发出有意义的音节,2 岁时仍不会说单词,甚至到 3 岁都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通过哭闹、拉拽等方式传递需求。
语言缺乏交流性
有些自闭症小孩虽然在初期能说出个别单词,但这些语言缺乏交流意义。他们可能会重复听到的词语或句子(如广告词、动画片台词),却不会用语言回应他人的提问,也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家长问 “饿不饿”,他们可能重复 “饿不饿”,而不是说 “饿” 或 “不饿”。
对语言指令反应差
自闭症小孩在理解语言方面也存在困难,对简单的指令反应迟缓或无反应。比如,家长说 “把玩具捡起来”,正常孩子会照做,而他们可能毫无反应,或者做出与指令无关的动作。这并非他们故意不听话,而是难以理解语言所传达的含义。
行为与兴趣:刻板且独特
重复无意义的动作
自闭症小孩在初期会出现一些重复、无目的的动作。比如,不停地拍手、摇晃身体、踮脚走路,或者反复转动手指、敲打桌面。这些动作会持续较长时间,孩子沉浸其中,即使家长试图阻止,也可能表现出抗拒或立刻恢复原状。
对特定物品过度关注
他们的兴趣往往比较独特,对普通玩具缺乏兴趣,反而痴迷于非玩具物品,如瓶盖、绳子、开关、风扇叶片等。他们会长时间盯着这些物品看,或者反复摆弄,比如把瓶盖拧开又关上,持续几十分钟甚至更久,对周围的其他事物漠不关心。
依赖固定流程
自闭症小孩对日常流程有着强烈的依赖,喜欢一成不变的安排。比如,每天必须按固定顺序吃饭、穿衣、睡觉,走路要走固定路线,玩具要放在固定位置。一旦这些流程被打乱,他们就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如哭闹、烦躁、拒绝配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多种表现,且持续时间较长,明显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发育,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自闭症小孩的预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是一家集预防保健、临床诊疗、科研及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总体占地面积约 10000 平米,专注为 0-18 岁儿童(涵盖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医疗服务。
医院汇聚了一支由国内外知名儿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在儿童发育行为、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诊疗模式上,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针对自闭症、多动症、语言发育迟缓等复杂病例,实行 “一患多医” 协作模式。还独创 “三维一体 1:1:1 脑神经核心康复体系”,融合现代西医诊断、仪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及中医针灸等手段,为患儿提供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