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和父母教养方式有关吗?
在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许多家长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反复思考 “是不是自己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才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关于自闭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其实,目前的科学研究已经对这一问题有了较为明确的答案。
自闭症的主要成因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其成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从遗传因素来看,大量研究表明,自闭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自闭症的风险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基因研究发现,多个基因的突变或异常与自闭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异常会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在自闭症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重金属等),或者出现孕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都可能增加胎儿患自闭症的风险。此外,胎儿在出生时出现早产、难产、缺氧等情况,也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
父母教养方式与自闭症的关系
长期以来,曾有观点认为自闭症是由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引起的,比如父母对孩子冷漠、缺乏关爱等。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一观点已经被彻底推翻。
父母教养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但并不会直接导致自闭症的发生。自闭症的核心问题在于神经发育的异常,这种异常在孩子出生前或出生后早期就已经存在,与父母是否温柔、是否陪伴孩子等教养行为没有直接关联。
事实上,许多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都非常关爱孩子,付出了比普通父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但孩子依然会出现自闭症的症状。因此,家长们不必因为孩子患上自闭症而过度自责,将责任归咎于自己的教养方式。
正确看待自闭症,家长应采取的态度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孩子患病的事实,避免陷入自责和焦虑的情绪中。过度的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家长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孩子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家长应积极学习关于自闭症的知识,了解自闭症的症状、成因和干预方法,树立正确的康复观念。同时,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治疗,尽早开展科学的康复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耐心,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包容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家长也可以寻求家庭支持,与其他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正规医院,为广州市医保定点单位。医院汇聚众多国内外知名儿科专家,在儿童发育行为、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领域经验丰富。针对自闭症等复杂病例,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独创 “三维一体 1:1:1 脑神经核心康复体系”,融合多种治疗手段,为自闭症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