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无假日医院) 8:30-18:00

这里是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网站

网站首页 天使品牌 天使医生 天使动态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来院路线
当前位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小儿发育行为科 > 自闭症 >

儿童自闭症的行为矫正有哪些技巧?

  自闭症儿童常存在一些刻板行为、问题行为(如自伤、攻击、拒绝配合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对自身及他人造成安全隐患。行为矫正是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这些问题行为、建立适应社会的良好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技巧和持续的训练,能有效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行为矫正的基本原则:理解行为背后的 “需求”
 
  在进行行为矫正前,首先要理解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问题行为往往是孩子表达需求、应对不适的一种方式,而非故意 “调皮” 或 “反抗”。只有找到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常见动机包括:寻求关注(如通过哭闹吸引家长注意)、逃避任务(如拒绝上课而故意捣乱)、获取物品(如想要玩具而抢夺)、感官刺激(如反复摇晃身体以获得感官满足)等。家长和训练者可以通过 “ABC 记录法” 分析行为:记录行为发生前的情境(A, Antecedent)、行为本身(B,Behavior)、行为后的结果(C,Consequence),从而推断行为的动机。例如,孩子在被要求穿衣服时哭闹(B),之后家长放弃让其穿衣服(C),则可能是为了逃避穿衣服(动机)。
 
  理解动机后,矫正的核心不是单纯制止行为,而是教会孩子用更合适的方式表达需求。例如,对于想获取玩具而抢夺的孩子,要教他们说 “我可以玩一下吗”,而非直接禁止抢夺。
 
  正向强化:鼓励良好行为的 “有效工具”
 
  正向强化是行为矫正中较常用且有效的技巧,通过及时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增加该行为的发生频率,从而替代问题行为。
 
  首先,明确需要强化的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应具体、可操作,如 “安静坐在椅子上 5 分钟”“用语言表达需求” 等,避免模糊的 “乖一点”“听话”。其次,选择孩子喜欢的强化物。强化物可以是食物(如小饼干)、玩具、表扬(如 “你做得真好”)、游戏时间等,需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确保强化物对孩子有吸引力。
 
  实施时,当孩子出现目标行为时,要立即给予强化,让孩子将行为与奖励直接关联。例如,孩子主动说 “我要喝水”(目标行为),家长应马上递水并表扬 “你用话说出来了,真棒”。随着孩子行为的稳定,可以逐渐减少强化物的频率,从每次奖励过渡到偶尔奖励,让孩子形成自主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强化物不能滥用。如果孩子未出现目标行为却给予奖励,会降低强化的效果;同时,避免用强化物 “讨好” 孩子,以免强化了问题行为(如孩子哭闹时用零食安抚,可能让孩子认为 “哭闹能得到零食”)。
 
  消退法:减少问题行为的 “温和手段”
 
  消退法适用于因 “寻求关注” 或 “逃避任务” 而产生的问题行为,通过撤销行为发生后的 “有利结果”,让问题行为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例如,孩子通过尖叫吸引家长注意(行为),家长之前每次都会回应(结果),导致尖叫行为反复出现。使用消退法时,当孩子尖叫时,家长应保持冷静,不给予任何关注(不批评、不劝说、不眼神接触),直到孩子安静下来。当孩子安静后,再给予关注和引导,让孩子明白 “尖叫无法获得关注,安静才能得到回应”。
 
  实施消退法时,需注意:一是要坚持到底,中途放弃会让孩子认为 “只要坚持尖叫,家长就会妥协”,反而强化问题行为;二是确保环境安全,若行为涉及自伤(如撞头),需采取保护措施(如垫软垫子),不能单纯消退;三是结合正向强化,在问题行为减少的同时,及时奖励孩子的替代行为(如安静时表扬)。
 
  替代行为训练:教孩子 “合适的表达方式”
 
  替代行为训练是针对问题行为,教会孩子一种更恰当的表达方式,既能满足其需求,又符合社会规范。
 
  例如,对于因感官刺激而反复拍手的孩子,可以教他们玩手指操、捏压力球等替代行为,既能满足手部感官需求,又不影响他人。对于用哭闹表达需求的孩子,可教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手势或图片卡表达(如指认 “水杯” 图片表示要喝水)。
 
  训练时,需将替代行为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引导。以教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为例,第一步:家长说 “我要”,让孩子模仿;第二步:家长说 “我要饼干”,让孩子跟说;第三步:当孩子想要饼干时,引导其说出 “我要饼干”。每完成一个步骤就给予奖励,直到孩子能独立表达。
 
  替代行为必须比问题行为更容易获得需求满足。如果孩子用替代行为表达后,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替代行为就会失去效果。例如,孩子说 “我要玩具” 后,家长应及时回应,要么给予玩具,要么说明原因(如 “现在要吃饭,吃完再玩”)。
 
  环境调整:减少问题行为的 “预防措施”
 
  通过调整环境,减少引发问题行为的诱因,能从源头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为行为矫正创造有利条件。
 
  对于感官敏感的自闭症儿童,环境中的噪音、强光、刺鼻气味等都可能引发烦躁和问题行为。家长可以减少环境刺激:如用窗帘遮挡强光、选择安静的活动场所、避免孩子接触过敏的气味等。同时,提供舒适的感官安抚物品,如毛绒玩具、减压球等,帮助孩子缓解感官不适。
 
  建立规律的日常作息也很重要。自闭症儿童对变化敏感,规律的作息(如固定的吃饭、睡觉、学习时间)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和可预测,减少因环境变化引发的焦虑和问题行为。可以用图片时间表让孩子直观了解每日流程,提前预告变化(如 “明天我们去公园,代替去超市”)。
 
  此外,任务难度要适合孩子的能力。当任务过难时,孩子可能因挫败感而逃避(如拒绝写字)。家长应将任务分解为小步骤,降低难度,让孩子在成功中建立信心,减少逃避行为。
 
  惩罚的合理使用:谨慎且必要时的 “辅助手段”
 
  惩罚(如暂时隔离、撤销特权)仅在问题行为严重(如攻击、自伤)且其他方法无效时谨慎使用,不能作为主要手段,且需遵循 “安全、适度、及时” 的原则。
 
  暂时隔离是常用的惩罚方式:当孩子出现严重问题行为时,将其带到安静、无强化物的地方(如椅子),让其独处 1-5 分钟(时间根据年龄调整,一般 1 岁 1 分钟),期间不与孩子互动。结束后,平静地告诉孩子 “因为你打人,所以要坐在这里”,并引导其做正确的事。
 
  惩罚时需注意:不使用体罚或言语羞辱(如 “你真笨”),以免伤害孩子的身心;惩罚要在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让孩子明白惩罚与行为的关联;惩罚后仍需教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不能仅靠惩罚制止行为。
 
  行为矫正需要长期坚持,且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需灵活调整方法。家长和训练者要保持耐心,避免因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问题行为会逐渐减少,适应社会的能力会逐步提升。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在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矫正方面拥有专业的团队和丰富的经验。医院的行为分析师会通过专业评估,确定孩子问题行为的动机,制定个性化的行为矫正方案,结合 “三维一体 1:1:1 脑神经核心康复体系”,将正向强化、替代行为训练等技巧融入日常训练中。
 
  医院的康复师会手把手指导家长掌握行为矫正的方法,让家长能在家庭中持续巩固训练效果。同时,医院通过小组训练、情景模拟等方式,为孩子创造实践良好行为的环境,帮助他们将所学行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果您的孩子存在问题行为困扰,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将为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医院位于广东省荔湾区南岸路 18 号后栋,始终致力于用专业的服务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行为,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

天使医生

  • 30余年儿科临床经验,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擅长矮小症、性早熟、脑瘫、癫痫、自闭症、发育迟缓等疾病治疗。

    了解详情
  •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发育行为主任医师,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诊治。

    了解详情

天使环境

  •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以"海洋世界"为主题,藉着小海豚的"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设计和构筑了一家"海洋世界"一样的儿童医院。

  • 候诊区

    候诊大厅的湛蓝色的天花吊顶灯,是蓝天和白云,是静谧和安宁,简约温馨的设计,让人的心情顿时阳光起来。

  • 二楼走廊

    二楼走廊外的墙面,大片墙绘营造出的海洋世界陪伴孩子们候诊。甚至休息区的座椅都是五彩缤纷、充满童趣。

  • 住院病房

    采用鹅黄色作为主色调,减轻孩子的焦虑和压力,画作装饰环境,使患儿的住院康复治疗生活有了些奇幻意境。

医院简介来院路线
门诊时间
8:30-18:00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小儿发育行为

多动症

抽动症

语言发育迟缓

自闭症

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小儿内分泌

矮小症

肥胖症

性早熟

遗尿症

小儿神经问题

癫痫

脑瘫

脑发育不良

脑炎后遗症

共济失调

肌张力异常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A)广(2020)第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