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会影响学习成绩?为什么?
在教育场景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孩子智力正常,却始终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家长和老师往往将原因归结为 “不够努力”“态度不端正”,但深入观察后会发现,这些孩子可能正受多动症的困扰。多动症不仅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行为问题,更会直接影响学习的各个环节,导致成绩下滑。
一、注意力缺陷:学习信息的 “接收屏障”
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而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缺陷,会直接阻碍知识的接收与吸收。
课堂上,正常孩子能跟随老师的思路,持续关注黑板上的知识点和讲解内容,而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如同 “跳跃的指针”,容易被窗外的声响、同学的细微动作甚至自己的思绪打断。老师讲解的重点公式、课文段落,往往在他们分神的瞬间被遗漏,导致课后难以回忆起关键信息。
课后作业中,注意力缺陷的影响更为明显。他们需要反复读题才能理解题意,过程中还会频繁被文具、周围环境干扰,原本 30 分钟能完成的作业,可能拖延到 1 小时以上。更重要的是,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细节失误,比如数学题看错数字、语文作文写错字词,这些 “非智力因素” 的错误直接拉低作业质量和考试成绩。
二、多动冲动:课堂秩序的 “干扰源” 与学习节奏的 “破坏者”
多动与冲动的行为,会打乱学习节奏,甚至影响自身和他人的课堂状态。
在需要安静的课堂上,多动症孩子可能难以保持坐姿,会不自觉地扭动身体、玩弄文具,甚至擅自离开座位。这些行为不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还可能吸引周围同学的目光,干扰课堂秩序,进而受到老师的提醒或批评。频繁的中断会让他们错过更多教学内容,形成 “行为问题→被干预→遗漏知识→成绩下滑” 的恶性循环。
冲动的性格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做题时,他们往往未读完题目就急于下笔,导致理解偏差;考试中,可能因急于完成而忽略检查,犯下低级错误;小组讨论时,不等他人说完就抢答,既无法吸收同伴的观点,也难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
三、学习技能的 “隐性障碍”:从理解到应用的全链条受阻
多动症孩子的学习困难,还体现在知识的理解、记忆与应用环节。
由于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他们难以掌握复杂的逻辑关系。比如数学中的应用题,需要结合多个知识点、分步分析题意,而多动症孩子往往因无法持续聚焦,难以理清思路,导致解题困难。语文学习中,他们可能能记住单个字词,却难以理解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自然受到影响。
此外,多动症常伴随 “执行功能缺陷”,即难以规划学习任务、管理时间。比如面对多项作业,他们无法合理分配时间,常常顾此失彼;复习时,不知道如何梳理重点,只能盲目翻阅课本,效率极低。长期下来,知识积累不扎实,成绩自然难以提升。
四、情绪与社交问题:学习动力的 “消耗器”
多动症带来的情绪与社交困扰,会间接削弱孩子的学习动力。
由于成绩不佳、行为常被批评,多动症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 “不如别人”,逐渐失去学习信心。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遇到难题选择逃避,形成 “畏难情绪→逃避学习→成绩更差” 的负面循环。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多动冲动的行为可能引发冲突,导致被孤立。缺乏同伴支持会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厌学心理,进一步影响学习状态。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针对多动症儿童,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助力孩子改善状态,更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