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挤眉弄眼、清嗓子,小心是抽动症
许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发现孩子频繁挤眉弄眼、清嗓子,甚至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这些行为常常被误认为是坏习惯或调皮捣蛋,但实际上,这可能是抽动症的早期表现。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若不及时识别与干预,可能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本文将围绕抽动症的表现、成因、诊断与应对措施进行科普,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医学上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肌肉运动或发声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抽动症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图雷特综合征。
短暂性抽动障碍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通常表现为单一或少数几种抽动;慢性抽动障碍则持续一年以上,可以是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图雷特综合征比较严重,表现为多种运动抽动和至少一种发声抽动,病程超过一年。
抽动症的常见表现
抽动症的症状主要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两大类,具体表现如下:
运动抽动
面部动作:频繁眨眼、挤眉、咧嘴、皱鼻、张嘴等
头颈部动作:点头、摇头、耸肩等
四肢动作:甩手、踢腿、扭动身体等
发声抽动
清嗓子、咳嗽声、吸气声
发出咕噜声、哼哼声、喊叫声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秽语(说脏话)
这些症状通常在情绪紧张、焦虑或疲劳时加重,而在专注或放松时减轻。部分孩子可以短暂抑制抽动,但抑制后往往会出现反弹,症状更加明显。
抽动症的成因
目前抽动症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抽动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父母一方有抽动症,子女患病风险较高。
神经生物学因素:与大脑中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有关。
环境因素:如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心理压力、家庭环境不良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免疫因素:部分研究认为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
如何诊断抽动症?
抽动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评估。诊断标准包括:
存在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
症状持续至少一年(图雷特综合征)或符合其他类型的病程标准
症状并非由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
症状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医生通常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神经心理评估,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癫痫、小舞蹈病等。
家长如何应对?
面对孩子可能的抽动症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正确认识:了解抽动症是一种疾病,而非孩子故意为之,避免责备或过度关注。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孩子有持续、频繁的抽动症状,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减轻压力:创造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给孩子过大压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关注:不要频繁提醒或制止孩子的抽动行为,以免加重症状。
寻求支持:必要时寻求学校老师的理解与配合,避免同学嘲笑或歧视。
鼓励参与活动:鼓励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文体活动,增强自信心。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发展的专业医疗机构,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医院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神经内科、心理科等多个特色科室,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在抽动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诊疗方面,医院采用评估、诊断、干预、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模式,结合国际先进的诊疗理念,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院环境温馨舒适,注重儿童就医体验,努力为每一位患儿提供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