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控制不住做怪动作、发怪声?当心抽动症!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可能会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子,甚至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许多家长起初以为这只是孩子的不良习惯或调皮行为,但事实上,这些症状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抽动症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这一问题。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突然、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根据症状表现和持续时间,抽动症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图雷特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三种类型。
短暂性抽动障碍是常见的类型,症状持续不超过一年;慢性抽动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年,可能表现为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中的一种;而图雷特综合征则是严重的类型,同时存在多种运动抽动和至少一种发声抽动,症状持续一年以上。
抽动症的常见症状
抽动症的症状主要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两大类。运动抽动通常表现为面部肌肉的抽动,如频繁眨眼、皱眉、咧嘴、耸鼻等,也可能涉及颈部和肩部,如点头、耸肩等。严重时,抽动可能波及四肢和躯干,出现甩手、踢腿、扭腰等动作。
发声抽动则包括清嗓子、咳嗽、哼声、犬吠声、吸鼻声等,有时甚至会出现模仿语言、秽语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紧张、焦虑、疲劳时加重,而在专注或放松时减轻。值得注意的是,抽动症状是阵发性的,会间歇性出现,且形式可能随时间变化。
抽动症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目前,抽动症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抽动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近亲有抽动症病史,孩子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神经生化因素: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可能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
环境因素:孕期感染、缺氧、出生窒息等不良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外,心理压力、感染、过敏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免疫因素:部分研究显示,链球菌感染后可能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或加重抽动症状。
如何诊断抽动症?
抽动症的诊断需要专业医生根据详细的病史、症状表现和体格检查综合判断。目前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抽动症,但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抽动症时,医生会特别关注以下几点:症状是否符合抽动特征、症状持续时间、是否影响日常生活、是否伴有其他行为或情绪问题等。家长在就诊时应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表现、发作频率、诱发因素等信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抽动症的治疗方法
抽动症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对孩子生活的影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行为治疗:习惯逆转训练(HRT)是常用的行为疗法,帮助孩子识别抽动先兆,学习替代行为。综合行为干预(CBIT)也显示出良好效果。
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抽动症,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常用药物包括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和家长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心理压力,学习应对技巧。家庭支持和学校配合也非常重要。
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有助于减轻症状。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
面对孩子的抽动症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支持:
理解与接纳:认识到抽动症是一种疾病,而非孩子故意为之,避免指责或惩罚。
减少压力:创造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过度关注孩子的抽动症状。
沟通与教育:与孩子、老师、同学沟通,帮助他们理解抽动症,减少误解和歧视。
专业帮助: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不要自行尝试未经证实的方法。
鼓励与支持: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培养兴趣爱好。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发展的专业医疗机构,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神经内科、心理科等多个特色科室,为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等儿童发育行为问题提供专业的评估、诊断和干预服务。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采用国际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全面、科学的医疗支持。医院环境温馨舒适,注重儿童就医体验,努力为每一位患儿提供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