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抽动症的关键要点与应对策略
抽动症作为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常常因为其症状的特殊性而被家长忽视或误解。孩子出现的一些看似 “调皮” 的举动,很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准确识别抽动症的关键要点,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一、识别抽动症,这些关键要点要牢记
(一)核心症状:不自主的抽动表现
抽动症的核心症状是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抽动,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常见于面部、颈部、肩部及四肢,比如频繁眨眼、挤眉、皱鼻、咧嘴、摇头、耸肩、甩臂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吸鼻、哼声、尖叫等,严重时可能出现不自主的秽语。这些症状往往在孩子精神紧张、疲劳、兴奋时加重,放松或入睡后减轻。
(二)发病特点:具有波动性和多样性
抽动症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波动性。有时症状会减轻甚至暂时消失,但在特定诱因下又会重新出现或加重。同时,症状还具有多样性,可能从一种抽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比如从眨眼逐渐发展为耸肩、清嗓子等。此外,多数患儿在发病初期症状较轻,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孩子的坏习惯,从而延误干预。
(三)高发年龄与性别差异
抽动症多起病于 4-12 岁,其中男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需格外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出现上述异常症状时,要提高警惕。
二、探寻抽动症诱因,多方因素需关注
抽动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是遗传、环境、神经生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在抽动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抽动症患者,孩子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的家庭氛围紧张、父母过度严厉或溺爱、学习压力过大、受到惊吓等心理因素,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此外,感染(如链球菌感染)、过敏、接触有害物质等,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增加发病几率。神经生化方面,大脑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失衡,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异常,引发抽动症状。
三、科学应对抽动症,这些策略很重要
(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当发现孩子出现疑似抽动症的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神经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症状观察以及必要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眼部疾病、耳部疾病等),明确诊断。切勿自行判断或拖延,以免错过比较好干预时机。
(二)营造良好环境,减少诱发因素
家庭环境对抽动症患儿的恢复至关重要。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避免过度批评、指责或打骂孩子,减少孩子的精神压力。同时,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兴奋。在学校,家长应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避免在课堂上过度关注或批评孩子。
(三)心理干预与行为引导
心理干预是抽动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行为干预,比如采用习惯逆转训练等方法,帮助孩子逐渐减少抽动症状。此外,鼓励孩子参与感兴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四)合理用药,遵医嘱治疗
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药物进行治疗。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四、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院,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等方面有一定的诊疗经验。针对儿童抽动症等相关病症,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助力孩子恢复健康。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