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些表现,可能是抽动症在作祟!
当孩子出现频繁眨眼、清嗓子、摇头等异常表现时,很多家长刚开始可能以为是孩子调皮、模仿他人,或是养成了 “坏习惯”。但如果这些表现反复出现,且难以通过提醒、批评等方式制止,甚至逐渐加重,就需要警惕:这可能是抽动症在作祟。抽动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症状往往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容易被家长忽视。本文将详细列举抽动症的典型表现,帮助家长及时识别这些 “信号”,为孩子的健康干预争取时间。
一、身体 “不受控”:抽动症的典型动作表现
抽动症比较直观的表现是身体各部位的不自主抽动,这些动作突然、快速且反复出现,常见于以下几个部位,家长可对照观察:
面部:频繁的 “小动作”
面部是抽动症比较容易首发的部位,孩子可能出现频繁眨眼、挤眉、皱鼻、咧嘴、伸舌头、努嘴等动作。例如,孩子在看绘本或看电视时,会不受控制地每分钟眨眼十几次,即使家长提醒 “别眨了”,也只能短暂停止,很快又恢复原状;有些孩子会反复皱鼻、咧嘴,看起来像在 “做鬼脸”,但实际上无法自主控制。
头颈部:反复的 “异常动作”
随着症状发展,抽动可能蔓延至头颈部,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比如,孩子在听课时会突然快速摇头,或不自觉地将肩膀向上耸起,这些动作往往没有明确原因,且在紧张、兴奋时(如课堂回答问题前)会更加频繁。
躯干与四肢:影响活动的 “干扰项”
部分孩子的抽动会涉及躯干和四肢,出现挺胸、弯腰、扭腰、甩手、抖腿、踢脚等动作。例如,走路时突然踮脚,写字时猛地甩手导致笔掉落,吃饭时不自觉地抖腿,这些动作可能影响孩子的日常活动,如行走、握笔或坐姿。
二、声音 “不对劲”:抽动症的发声表现
除了身体动作,抽动症还可能表现为 “异常发声”,这些声音由喉部或呼吸道肌肉不自主收缩引发,容易被误认为孩子 “故意捣乱”:
简单发声:无意义的 “怪声”
常见的简单发声包括清嗓子(发出 “吭吭” 声)、咳嗽、吸鼻子、哼气、尖叫、犬吠声等。这些声音往往没有生理诱因,比如孩子没有感冒或咽喉不适,却频繁清嗓子,一天内可达数十次;有些孩子会在安静的环境中突然发出 “哼” 的声音,自己也会因无法控制而感到困惑。
复杂发声:不受控的 “重复”
少数孩子会出现复杂发声,表现为重复说单词或短语、模仿他人说话(如重复家长的指令),但说出的内容往往与当时的场景无关。例如,别人问 “你想吃什么”,孩子可能无意识地重复 “什么”,这种行为并非故意调皮,而是神经异常导致的不自主反应。
三、这些 “伴随表现”,也可能与抽动症相关
抽动症有时并非孤立存在,还可能伴随其他问题,家长需一并关注:
注意力不集中:部分孩子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容易分心、做事拖沓等情况,上课难以专注听讲,写作业时频繁中断,这些问题可能与抽动症状相互影响,加重学习困难。
情绪波动大:由于症状不受控制,孩子可能出现焦虑、自卑、易怒等情绪。比如,因频繁抽动被同学嘲笑而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因无法控制动作而烦躁、哭闹。
感觉异常:少数孩子会感到身体局部有瘙痒、刺痛或紧绷感,通过抽动动作可暂时缓解这种不适,比如觉得脖子发紧时,会不自觉地扭脖子。
四、如何区分 “抽动症” 与其他情况?
孩子的一些正常行为或其他问题可能与抽动症混淆,家长可从以下几点区分:
是否可控:调皮或习惯动作(如故意学眨眼)在家长提醒后能主动停止;抽动症的表现是不自主的,孩子即使努力克制也只能短暂停止,很快复发。
持续时间:偶然的模仿或生理不适(如结膜炎导致眨眼)持续时间短,去除诱因后会消失;抽动症的表现持续超过 1 个月,且可能逐渐加重。
是否影响生活:正常小动作不影响学习和社交;抽动症的表现可能导致孩子无法正常写字、与人交流,或因他人异样眼光而产生心理压力。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院,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等相关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与抽动症相关的各类表现,医院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原因后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为孩子提供专业的医疗支持,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