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
在儿科门诊中,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孩子总是频繁眨眼、耸肩,是不是眼睛有问题,还是养成了坏习惯?” 其实,这些看似 “奇怪” 的动作,可能是抽动症的信号。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了解其症状表现,能帮助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抽动症的类型划分
抽动症主要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种类型。部分孩子可能仅出现单一类型的抽动,也有不少孩子会同时存在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抽动症状通常具有突然、快速、重复、无目的性的特点,孩子在发作时往往无法自主控制。
运动性抽动的具体表现
运动性抽动主要涉及身体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可分为简单运动性抽动和复杂运动性抽动。
简单运动性抽动表现为单一部位的肌肉抽动,常见的有频繁眨眼、挤眉、耸鼻、咧嘴、摇头、点头、耸肩、伸脖子等。这些动作通常较为短暂,幅度较小,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孩子的 “小动作” 或 “坏习惯”。
复杂运动性抽动则涉及多个部位的肌肉协调运动,动作相对复杂。比如,孩子可能会出现拍手、捶打自己、拍打桌子、蹦跳、弯腰、旋转身体,甚至模仿他人动作等。这类抽动症状往往更为明显,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发声性抽动的具体表现
发声性抽动是由于咽喉部、鼻腔或口腔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导致发出异常声音,同样可分为简单发声性抽动和复杂发声性抽动。
简单发声性抽动常表现为无意义的声音,如清嗓子、咳嗽声、哼声、吸鼻子声、尖叫声等。这些声音可能断断续续出现,在孩子紧张或专注时更为明显。
复杂发声性抽动则涉及更复杂的语言表达异常,比如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模仿言语)、重复自己说过的话(重复言语),甚至出现无意义的秽语(说脏话)。不过,秽语症状在儿童抽动症中相对少见,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但也需保持警惕。
抽动症症状的波动特点
抽动症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在孩子精神放松、专注于某项感兴趣的活动(如玩游戏、看动画片)时,抽动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暂时消失;而在紧张、焦虑、疲劳、兴奋、感冒发烧等情况下,症状可能会加重。
此外,部分孩子会对自己的抽动症状感到羞耻或困扰,可能会尝试刻意抑制抽动行为。但这种抑制往往难以持久,一旦放松下来,抽动症状可能会以更强烈的方式爆发。
如何区分正常行为与抽动症
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偶尔出现眨眼、耸肩等动作是正常的,通常持续时间短,可自行消失,且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而抽动症的症状具有以下特点,可帮助家长进行区分:
一是反复性,抽动症状会反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 1 个月),且难以通过主观意志控制;二是多样性,可能会从一种抽动症状转变为另一种,或同时出现多种抽动症状;三是影响性,症状会干扰孩子的学习、社交或日常生活,比如因频繁眨眼影响视力,因发声抽动被同学嘲笑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儿童神经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明确诊断,避免延误干预时机。早期发现和干预,能有效帮助孩子缓解症状,减少对其成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