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时间 (无假日医院) 8:30-18:00

这里是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网站

网站首页 天使品牌 天使医生 天使动态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来院路线
当前位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 小儿内分泌科 > 矮小症 >

晚睡是不是导致孩子长不高?

  “孩子每天晚上 11 点才睡,是不是因为这样才长不高?”“周末让孩子补觉,能不能弥补平时晚睡的影响?” 在孩子身高发育的诸多疑问中,“晚睡” 与 “长不高” 的关联始终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很多家长发现,自家孩子明明饮食均衡、也爱运动,可身高还是落后于同龄人,细想之下才意识到孩子长期晚睡的习惯。事实上,晚睡确实会对孩子身高产生负面影响,核心原因在于它会干扰决定身高的关键激素 —— 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但晚睡并非导致长不高的唯一因素,需结合孩子的睡眠质量、生长节奏等综合判断。
 
  一、先明确:生长激素如何影响身高?分泌有严格 “时间窗”
 
  要理解晚睡为何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首先需要了解生长激素的分泌规律 —— 它是决定孩子身高的 “核心动力”,且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对睡眠时长和质量极为敏感。
 
  1. 生长激素:身高增长的 “发动机”
 
  生长激素由大脑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骨骼生长、软骨细胞增殖,以及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的 “原料”)。儿童期生长激素分泌越充足、越规律,骨骼生长速度越快,成年后身高越可能达到遗传潜力上限;反之,若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紊乱,即使营养充足、运动适量,身高也可能落后。
 
  2. 生长激素分泌的 “黄金时间”:夜间深睡眠
 
  生长激素并非 24 小时均匀分泌,而是主要集中在夜间深睡眠时释放,且存在两个分泌高峰:
 
  第一个高峰:晚上 10 点至凌晨 2 点,此时生长激素分泌量占全天的 60%-70%,且分泌强度大,是身高增长的 “黄金时段”;
 
  第二个高峰:凌晨 4 点至 6 点,分泌量虽不及第一个高峰,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生长激素的分泌需要 “深睡眠” 作为前提 —— 孩子入睡后,通常需要 30-60 分钟才能进入深睡眠状态。若孩子晚睡(如晚上 11 点后入睡),会直接错过第一个分泌高峰,导致夜间生长激素总分泌量减少;若睡眠质量差(如频繁夜醒、多梦),则会打断深睡眠过程,进一步降低生长激素分泌效率。
 
  二、详解:晚睡对孩子身高的 3 个具体影响,比想象中更明显
 
  长期晚睡不仅会减少生长激素分泌,还会通过影响身体代谢、营养吸收等,间接拖累孩子身高发育,具体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直接减少生长激素分泌,降低身高增长速度
 
  如前文所述,晚上 10 点至凌晨 2 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 “关键窗口期”。若孩子每天晚上 11 点后入睡,即使第二天早上补觉,也无法弥补夜间高峰时段的分泌损失 —— 因为生长激素的分泌与人体生物钟同步,白天即使入睡,分泌量也仅为夜间的 1/5 左右,且难以达到深睡眠状态下的分泌强度。
 
  临床数据显示,长期晚睡(比推荐入睡时间晚 1-2 小时)的孩子,每年身高增长速度可能比规律作息的孩子少 1-2 厘米。以 6 岁儿童为例,正常每年应增长 4-5 厘米,而晚睡孩子可能仅增长 3-4 厘米,长期积累下来,身高差距会越来越明显。
 
  2. 影响营养吸收与代谢,浪费 “生长原料”
 
  孩子身高增长需要蛋白质、钙、维生素 D 等 “原料”,而这些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依赖于正常的身体代谢节奏。长期晚睡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一方面,晚睡会降低肠胃蠕动速度,减少消化酶分泌,影响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吸收效率,即使孩子白天吃得再均衡,也无法充分利用这些 “原料”;
 
  另一方面,晚睡会增加身体应激反应,导致皮质醇(一种 “压力激素”)分泌升高,而皮质醇会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同时加速蛋白质分解,相当于 “一边补充原料,一边浪费原料”,进一步影响骨骼生长。
 
  3. 降低免疫力,增加生病概率,耽误生长周期
 
  长期晚睡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 睡眠是免疫系统修复和免疫细胞生成的重要时间,晚睡会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孩子更容易感冒、发烧、腹泻等。
 
  孩子生病期间,身体会将能量优先用于对抗疾病,而非骨骼生长;同时,疾病还可能导致食欲下降、营养消耗增加,进一步拖慢身高增长节奏。若孩子因晚睡频繁生病,每年会出现多次 “生长停滞期”,导致身高落后于同龄人。
 
  三、建议:科学调整孩子作息,让生长激素 “高效分泌”
 
  要避免晚睡影响孩子身高,关键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确保在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前进入深睡眠,具体可参考以下建议:
 
  1. 按年龄确定 “比较好入睡时间”,避免错过分泌高峰
 
  不同年龄段孩子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不同,家长可根据推荐时长倒推入睡时间,确保孩子在晚上 10 点前进入深睡眠:
 
  3-5 岁幼儿:每天需睡眠 10-13 小时,建议晚上 7:30-8:30 入睡,早上 6:30-7:30 起床;
 
  6-12 岁儿童:每天需睡眠 9-12 小时,建议晚上 8:00-9:00 入睡,早上 6:30-7:30 起床;
 
  13-15 岁青少年:每天需睡眠 8-10 小时,建议晚上 9:00-10:00 入睡,早上 6:30-7:30 起床。
 
  比如,6 岁孩子若晚上 8:30 入睡,经过 30-60 分钟进入深睡眠,刚好能赶上晚上 10 点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
 
  2. 打造 “助眠环境”,提升睡眠质量
 
  除了入睡时间,睡眠质量也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帮孩子提升睡眠质量:
 
  睡前 1 小时 “断电子设备”:手机、电视、平板等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助眠激素)分泌,导致孩子入睡困难,建议睡前 1 小时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可改为讲故事、听轻音乐等温和活动;
 
  保持卧室舒适:卧室温度控制在 20-24℃,湿度 50%-60%,光线调暗(可用小夜灯),避免噪音干扰;
 
  固定睡前流程:每天坚持 “洗澡→换睡衣→讲故事→入睡” 的固定流程,让孩子形成 “流程结束即入睡” 的条件反射,减少入睡阻力。
 
  3. 周末不 “补觉” 过度,避免打乱生物钟
 
  很多家长认为 “平时晚睡,周末补觉能弥补”,但这种做法会打乱孩子的生物钟,导致周一至周五更难入睡,形成 “周末熬夜→周一早起困难→周内晚睡” 的恶性循环。
 
  建议周末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与工作日相差不超过 1 小时,比如平时晚上 8:30 入睡,周末可延迟至 9:30 前,早上起床时间不晚于 8:30,避免生物钟紊乱影响生长激素分泌节奏。
 
  四、提醒:晚睡并非长不高的 “唯一原因”,需综合排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晚睡会影响孩子身高,但并非所有长不高的孩子都是因为晚睡。若孩子作息规律仍身高落后,需排查以下因素:
 
  遗传因素:父母身高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占 70% 左右,若孩子身高在遗传靶身高范围内,即使略低于同龄人,也可能是正常遗传差异;
 
  营养因素:蛋白质、钙、维生素 D 等营养素缺乏,会导致骨骼生长 “原料不足”,即使睡眠规律,身高也难增长;
 
  疾病因素: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肾病等疾病,会直接影响生长激素分泌或骨骼生长,需通过专业检查排查。
 
  因此,若孩子身高持续落后,建议结合睡眠、饮食、运动情况,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明确具体原因。
 
  五、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领域的医疗机构,针对孩子身高发育问题,能提供全面的评估与干预服务。医院会通过详细问诊(了解孩子作息习惯、睡眠质量、饮食运动情况)、骨龄检测(评估生长潜力)、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排查生长激素缺乏)等检查,明确孩子长不高是否与晚睡相关,同时排除遗传、营养、疾病等其他因素。
 
  若确诊为晚睡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医院会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作息调整方案,包括适合孩子年龄的入睡时间、助眠环境打造方法、睡前习惯培养建议等;若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如营养缺乏、生长激素不足),则会结合饮食指导、医疗干预等方式,为孩子身高增长提供全面支持。医院始终以儿童健康为中心,通过专业的医疗服务,帮助家长科学解决孩子身高发育的困扰,助力孩子发挥生长潜力,健康成长。

天使医生

  • 30余年儿科临床经验,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擅长矮小症、性早熟、脑瘫、癫痫、自闭症、发育迟缓等疾病治疗。

    了解详情
  •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发育行为主任医师,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遗尿症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诊治。

    了解详情

天使环境

  •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以"海洋世界"为主题,藉着小海豚的"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设计和构筑了一家"海洋世界"一样的儿童医院。

  • 候诊区

    候诊大厅的湛蓝色的天花吊顶灯,是蓝天和白云,是静谧和安宁,简约温馨的设计,让人的心情顿时阳光起来。

  • 二楼走廊

    二楼走廊外的墙面,大片墙绘营造出的海洋世界陪伴孩子们候诊。甚至休息区的座椅都是五彩缤纷、充满童趣。

  • 住院病房

    采用鹅黄色作为主色调,减轻孩子的焦虑和压力,画作装饰环境,使患儿的住院康复治疗生活有了些奇幻意境。

医院简介来院路线
门诊时间
8:30-18:00
医院地址
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小儿发育行为

多动症

抽动症

语言发育迟缓

自闭症

智力低下

发育迟缓

小儿内分泌

矮小症

肥胖症

性早熟

遗尿症

小儿神经问题

癫痫

脑瘫

脑发育不良

脑炎后遗症

共济失调

肌张力异常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1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A)广(2020)第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