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与孩子晚长的区别?
矮小症与孩子晚长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临床表现和生长速度等方面。
1. 病因:
矮小症是由于内分泌或遗传代谢疾病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常见原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晚长则多由遗传因素引起,通常在儿童时期身高增长低于正常,但成年后身高一般为正常。
2. 临床表现:
矮小症表现为全身性的生长发育迟缓,即不论何种年龄生长速度都非常缓慢,基本上每年都不会超过五厘米。此外,矮小症患者的外观可能呈现均匀性矮小或体型不匀称性矮小(如软骨发育不良)。
晚长的孩子在青春期前生长速度较慢,但在青春期后会经历快速的生长发育,达到正常的成年身高。
3. 生长速度:
矮小症患者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人,每年身高增长低于45厘米。
晚长的孩子在青春期前生长速度较慢,但青春期后会出现显著的生长加速,使得身高接近正常范围。
4. 家族遗传史:
矮小症患者往往有家族遗传史,家族成员中可能存在身材矮小的情况。
晚长的孩子虽然也可能有家族史,但这种现象更多是生理性的、暂时的,并且家族成员中不一定都表现出晚长特征。
矮小症是一种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需要医学干预;而晚长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特别治疗,只需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即可.